黃酒的種類繁多,現(xiàn)代則按黃酒中所含的糖份來分。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瑯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chǎn)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jù),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封缸酒”(紹興地區(qū)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qū)別,甚至還有根據(jù)銷售對象來分的,如“路莊”(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jù)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tài)的酒外,還有半固態(tài)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準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jù)現(xiàn)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黃酒的另一種分類方法是按釀造黃酒所使用的曲種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自2009年以來,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專家學者對黃酒文化進行了發(fā)掘保護,提出可以根據(jù)釀制黃酒所使用的粬種區(qū)分,將黃酒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兩大類。因為以浙江、福建、江蘇等地為代表的大量廠家,以及遍布浙江省南部、福建省的廣大區(qū)域的農(nóng)家,采用紅粬(通“曲”)、糯米和水為原料,不添加任何其它成份,以人工自然發(fā)酵釀制而成的紅粬黃酒(簡稱“紅粬酒”),傳承歷史悠久,十分普及。為此,酒基會連續(xù)組織召開了三屆“中國紅粬高峰論壇”,發(fā)掘出一批歷史傳承悠久的紅粬酒釀造方法、器具及傳人,為發(fā)掘保護傳統(tǒng)文化開啟了一片新領域。
根據(jù)黃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為以下4種:
1.干黃酒: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總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口味醇和、鮮爽、無異味。
2.半干黃酒: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fā)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chǎn)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于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總糖含量在15.0G/L-40.0G/L,故又稱為 “加飯酒”。我國大多數(shù)高檔黃酒,口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均屬此種類型。
3.半甜黃酒:
這種酒采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fā)酵醪中,使糖化發(fā)酵的開始之際,發(fā)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于酵母菌數(shù)量較少,對發(fā)酵醪中產(chǎn)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總糖含量在40.1G/L-100G/L,口味醇厚、鮮甜爽口,酒體協(xié)調,無異味。
4.甜黃酒:
這種酒一般是采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藥,搭窩先釀成甜酒釀,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fā)酵作用,總糖含量高于100G/L。口味鮮甜、醇厚,酒體協(xié)調,無異味。
在最新的國家標準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jīng)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藥,進行糖化和發(fā)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⒈糯米黃酒
以酒藥和麥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chǎn)于中國南方地區(qū)。
⒉黍米黃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麩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chǎn)于中國北方地區(qū)。
⒊大米黃酒
為一種改良的黃酒,以米曲加酵母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chǎn)于中國吉林及山東,以及湖北襄陽。
⒋紅曲黃酒
以糯米為原料,紅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chǎn)于中國福建及浙江兩地。
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風味醇厚,并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之一。
項目 |
數(shù)據(jù) |
NRVs(%) |
項目 |
數(shù)據(jù)/100g |
熱量 |
66kcal |
3.3 |
膳食纖維 |
0g |
蛋白質 |
1.6g |
2.7 |
鈣 |
41mg |
碳水化合物 |
0g |
0 |
鐵 |
0.6mg |
脂肪 |
0g |
0 |
鈉 |
5.2mg |
飽和脂肪 |
0g |
0 |
鉀 |
26mg |
膽固醇 |
0mg |
0 |
|
|
黃酒是醫(yī)藥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藥引子”。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一些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據(jù)統(tǒng)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制。
黃酒的另一功能是調料。黃酒酒精含量適中,味香濃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質,人們都喜歡用黃酒作佐料,在烹制葷菜時,特別是羊肉、鮮魚時加入少許,不僅可以去腥膻還能增加鮮美的風味。
黃酒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
黃酒是一類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為主要原料,采用蒸煮、加酒曲、糖化、發(fā)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
黃酒含有多酚、類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
黃酒中已檢出的無機鹽達18 種,包括鈣、鎂、鉀、磷、鐵、鋅、等。黃酒中的維生素B、E的含量也很豐富,主要來自原料和酵母自溶物。
黃酒中的蛋白質含量為酒中之最,每升紹興加飯酒的蛋白質含量達16g,是啤酒的4倍。黃酒中的蛋白質多以肽和氨基酸的形態(tài)存在,易被人體吸收。肽具有營養(yǎng)功能、生物學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紹興產(chǎn)黃酒中的氨基酸達21 種之多,且含8 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每升加飯酒中的必需氨基酸達3400mg ,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氨基酸僅為440mg或更少。
黃酒含豐富的功能性低聚糖,如每升紹興加飯酒中的異麥芽低聚糖、潘糖、異麥芽三糖含量達6g。這些低聚糖是在釀造過程中,物料經(jīng)微生物酶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功能性低聚糖進入人體后,幾乎不被人體吸收、不產(chǎn)生熱量,但可促進腸道內有益微生物雙歧桿菌的生長發(fā)育,可改善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健康。
飲黃酒的7大健康理由:
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有“液體蛋糕”之稱。其營養(yǎng)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面包”之稱的啤酒和營養(yǎng)豐富的葡萄酒。
1.含有豐富氨基酸:黃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這8種氨基酸,在黃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數(shù)倍。
2.易于消化:黃酒含有許多易被人體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脂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及有機酸等。這些成分經(jīng)貯存,最終使黃酒成為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低酒精度飲品。
3.舒筋活血:黃酒氣味苦、甘、辛。冬天溫飲黃酒,可活血祛寒、通經(jīng)活絡,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預防感冒。適量常飲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并可補血養(yǎng)顏。
4.美容抗衰老:黃酒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維生素B1.B2.尼克酸、維生素E都很豐富,長期飲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5.促進食欲:鋅是能量代謝及蛋白質合成的重要成分,缺鋅時,食欲、味覺都會減退,性功能也下降。而黃酒中鋅含量不少,如每100毫升紹興元紅黃酒含鋅0.85毫克。所以飲用黃酒有促進食欲的作用。
6.保護心臟:黃酒內含多種微量元素。如每100毫升含鎂量為20~30毫克,比白葡萄酒高10倍,比紅葡萄酒高5倍;紹興元紅黃酒及加飯酒中每100毫升含硒量為1~1.2微克,比白葡萄酒高約20倍,比紅葡萄酒高約12倍。在心血管疾病中,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適量飲用黃酒,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7.理想的藥引子:相比于白酒、啤酒,黃酒酒精度適中,是較為理想的藥引子。而白酒雖對中藥溶解效果較好,但飲用時刺激較大,不善飲酒者易出現(xiàn)腹瀉、瘙癢等現(xiàn)象。啤酒則酒精度太低,不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 此外,黃酒還是中藥膏、丹、丸、散的重要輔助原料。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據(jù)統(tǒng)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制。
黃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fā)酵劑制成的釀造酒。在歷史上,黃酒的生產(chǎn)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粟:俗稱小米學名:Setaria italica,中國古稱“稷”。黍:又稱黃米,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為最佳原料)為原料釀造黃酒。由于宋代開始,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的南移,黃酒的生產(chǎn)局限于南方數(shù)省,南宋時期,燒酒開始生產(chǎn),元朝開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黃酒生產(chǎn)逐漸萎縮,南方人飲燒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黃酒生產(chǎn)得以保留,在清朝時期,南方紹興一帶的黃酒稱雄國內外。黃酒生產(chǎn)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和廣東、安徽等地,山東、陜西、大連、河南鶴壁等地也有少量生產(chǎn)。
公元前200年的漢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tǒng)黃酒的成熟期。《齊民要術》、《酒誥》等科技著作相繼問世,酃酒、新豐酒、蘭陵酒等名優(yōu)酒開始誕生。張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中國傳統(tǒng)黃酒的發(fā)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期。
黃酒的傳統(tǒng)釀造工藝,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根據(jù)現(xiàn)代學科分類,它涉及到食品學、營養(yǎng)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漫長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jīng)驗,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使之形成極為純熟的工藝技術。
中國傳統(tǒng)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fā)酵——開耙——壇發(fā)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chǎn)工藝與傳統(tǒng)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黃酒生產(chǎn)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tǒng)工藝的改革、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機遇,產(chǎn)品不斷創(chuàng)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fā)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tǒng)酒藥中分離出優(yōu)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yè)等科學工藝生產(chǎn),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chǎn)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tǒng)的手工作業(yè),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chǎn)量和效益。
我們要不斷地繼承和創(chuàng)新,更好地傳承黃酒釀造技術,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黃酒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酒曲及酒藥等共同作用而釀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濃度很低,一般為8%-20%,很適應當今人們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對飲料酒品質的要求,適于各類人群飲用。黃酒飲法有多種多樣,冬天宜熱飲,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熱后飲用,會使黃酒變得溫和柔順,更能享受到黃酒的醇香,驅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在甜黃酒中加冰塊或冰凍蘇打水,不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涼爽口。
一般黃酒燙熱喝較常見。原因是黃酒中還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物質的殘留量,人們一般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為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對甲醇也不過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這些極微量的有機物,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fā)掉,同時,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隨溫度升高而蒸騰。
黃酒的飲法,可帶糟食用,也可僅飲酒汁,后者較為普通。
傳統(tǒng)的飲法是溫飲,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溫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但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揮發(fā)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溫飲。
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常溫下飲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飲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塊,注入少量的黃酒,最后加水稀釋飲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檸檬在杯內。
飲酒時,配以不同的菜,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以紹興酒為例:
干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
半干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
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
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類。
1.溫飲黃酒
黃酒最傳統(tǒng)的飲法,當然是溫飲。溫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溫酒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另一種是隔火加溫。但黃酒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fā)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冬天盛行溫飲。
黃酒的最佳品評溫度是在38℃左右。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fā)掉,同時,脂類芳香物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蒸騰。
2.冰鎮(zhèn)黃酒
在年輕人中盛行一種冰黃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國香港及日本,流行黃酒加冰后飲用。自制冰鎮(zhèn)黃酒,可以從超市買來黃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如是溫控冰箱,溫度控制在3℃左右為宜。飲時再在杯中放幾塊冰,口感更好。也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話梅、檸檬等,或兌些雪碧、可樂、果汁。有消暑、促進食欲的功效。
3.佐餐黃酒
黃酒的配餐也十分講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以紹興酒為例:干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半干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類。
黃酒溫飲,暖胃驅寒。黃酒的傳統(tǒng)飲法是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熱后飲用,以35℃-45℃為佳。在黃酒燙熱過程中,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fā)掉,減輕對身體的傷害。
1.要鑒賞品嘗黃酒,首先應觀其色澤:須晶瑩透明,有光澤感,無混濁或懸浮物,無沉淀物泛起蕩漾于其中,具有極富感染力的琥珀紅色。
2.其次將鼻子移近酒盅或酒杯,聞其幽雅、誘人的馥郁芳香。此香不同于白酒的香型,更區(qū)別于化學香精,是一種深沉特別的脂香和黃酒特有的酒香的混合。若是十年以上陳年的高檔黃酒,哪怕不喝,放一杯在案頭,便能讓人心曠神怡。
3.如此二步前奏,則品嘗的欲望陡升。用嘴輕啜一口,攪動整個舌頭,徐徐咽下后美味的感受非紙上所能表達。如此輕啜慢咽,且不豪飲賭勝,敢保證3~5次下來,如果能適量飲用,不致頭暈乃至醉倒,便再也不肯放棄這杯中之物。
黃酒是民族特產(chǎn),屬于釀造酒,惟中國有之。說起黃酒,人們幾乎都想到浙江紹興,認為那里是黃酒的發(fā)源地,其實,黃酒的發(fā)源地在湖南衡陽。
湖南師大副教授、湖南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蔣雁峰在《湖湘文庫·酒篇》中,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觀點。蔣雁峰認為,浙江谷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而湖南以稻為主的農(nóng)業(yè)種植,可以追溯到8250—9100年前。考古發(fā)現(xiàn),彭頭山遺址是世界最早的古稻谷栽培地,釀造黃酒需要谷物,而湖南最早出現(xiàn)古稻谷栽培,說明湖南最早具備釀酒條件。
同時,衡陽出土的商代青銅酒器“牛尊”、春秋時期的“青銅提梁卣”盛酒器、春秋桑蠶紋尊都是可與四羊方尊媲美的國家一級文物,這些制作精美的陶器酒具說明,衡陽早有先進釀酒技術,且飲酒已成為當時重要生活習俗。
有典故記載,衡陽古酒的釀酒技術與現(xiàn)在的黃酒釀造工藝基本一致,這也說明,過去衡陽的酃酒就是今天的黃酒。
蔣雁峰對《呂氏春秋》、《左氏春秋》等諸多史料進行細考后還發(fā)現(xiàn),紹興酒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衡陽的酃酒(亦稱酃湖酒、醽醁酒)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其歷史要早于紹興黃酒,因此,可以這樣推測,酃酒才是黃酒的真正“鼻祖”,紹興黃酒很可能是從衡陽酃酒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遠古時代,農(nóng)業(yè)尚未興起,先祖?zhèn)冞^著女采野果男狩獵的生活。有時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貯存起來,因沒有保鮮方法,野果里含有的發(fā)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會發(fā)酵,生成含有酒香氣味的果子。這種自然發(fā)酵現(xiàn)象,使祖先有了發(fā)酵釀酒的模糊意識,時日長久,便積累了以野果釀酒的經(jīng)驗,盡管這種野果酒尚稱不上黃酒,但為后人釀造黃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示。
時間又向前推進了幾千年,華夏民族開始了原始的農(nóng)耕時代。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簡單的勞動工具足以使祖先們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還有了剩余。但粗陋的生存條件難以實現(xiàn)糧食的完備儲存,剩余的糧食只能堆積在潮濕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時日一久,糧食發(fā)霉發(fā)芽。霉變的糧食浸在水里,經(jīng)過天然發(fā)酵成酒,這便是天然糧食酒。飲之,芬芳甘冽。又經(jīng)歷上千年的摸索,人們逐漸掌握了釀酒的一些技術。
晉代江統(tǒng)在《酒誥》中說:“有飯不盡,委于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說的就是糧食釀造黃酒的起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藥釀酒的國家。曲藥的發(fā)現(xiàn)、人工制作、運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這1800年的時間。
根據(jù)考古發(fā)掘,我們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時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規(guī)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藥,發(fā)酵釀造黃酒。
到了西周,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為釀造黃酒提供了完備的原始資料,人們的釀造工藝,在總結前人“秫稻必齊,曲藥必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秦漢時期,曲藥釀造黃酒技術又有所提高,《漢書?食貨志》載:“一釀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用稻米曲藥釀造黃酒的配方。《水經(jīng)注》又載:“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 那個時代,在人們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識——喝黃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譽滿天下,是曲藥釀黃酒的代表。
漢族人獨特的制曲方式、釀造技術被廣泛的流傳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帶。曲藥的發(fā)明及應用,是漢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成就,被譽為古代四大發(fā)明之外的“第五大發(fā)明”。
黃酒屬于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并不恰當。黃酒的顏色并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并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tài)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谷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shù)摹,F(xiàn)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于黃酒類。黃酒雖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但民間有些地區(qū)對本地釀造、且局限于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tǒng)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shù)厝艘膊灰欢芙邮堋?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tǒng)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xiàn)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xiàn)后,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tǒng)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jié),都是谷物釀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統(tǒng)稱,又是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因此,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qū)別,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現(xiàn)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chǎn)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yǎng)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jīng)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qū)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fā)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guī)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jīng)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chǎn)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tǒng)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于土酒類(國產(chǎn)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黃酒是吳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眾所周知,以惠泉黃酒為代表的吳文化和以紹興黃酒為代表的越文化,是中華黃酒文化中的兩支風格各異的杰出流派。
據(jù)《史記》、《吳越春秋》等書記載,作為吳文化發(fā)源地的無錫釀酒歷史有兩千年以上。明人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已寫過“惠山泉酒”之名。清代年間,惠泉酒已是進獻帝王的貢品。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繼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寧織造任上,一次就發(fā)運40壇惠泉酒進京,可見無錫惠泉酒已經(jīng)成為賈府這個貴族之家的飲用酒是不奇怪的。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范,它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優(yōu)質糯米作為原料,主要采取半甜型黃酒的釀造工藝,經(jīng)過數(shù)千年文化積淀和工藝完善,終于成為明代的江南名酒,直至清代的宮廷御用酒,完成了從普通民間黃酒,發(fā)展成皇家御用黃酒的神話,從此源遠流長,乃至今天。到了近現(xiàn)代,由于結合了現(xiàn)代技術、科學管理,“蘇式老酒”的風格更臻至完美,其味溫雅柔和、甘爽上口,飲后讓人怡神舒暢、回味悠長。
今天,隨著吳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光大,“蘇式老酒”也成為了中國黃酒多元化市場中的一支百花爭艷的典型代表,這應該不虧于乾隆皇帝當年對無錫惠泉酒御筆親題傳世佳釀之美名吧。1956年由當?shù)厥畮准裔劸谱鞣缓喜⒔M建。
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歷史名酒,也必然浸融了深厚的文化精髓。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以地下優(yōu)質泉水和江南上等糯米為原料,輔以獨特的惠泉酒釀造工藝,經(jīng)過多年窖藏而成。其香氣中正平和,介于外露與內涵之間。輕搖一下惠泉黃酒,一股醇和馥郁的香氣便自然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酒色為琥珀色,晶瑩明亮、富于光澤。當酒液滋潤到整個舌面,感覺到酒質協(xié)調、柔和順口、清爽冰涼、別具風味。惠泉黃酒同時也品位高格,是被譽為“傳世佳釀”的古代四大名酒之一,深受社會精英、成功人士的喜愛。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喝惠泉黃酒,嘗節(jié)日美食”已成為當今的一股潮流,為祥和歡樂的節(jié)日點綴上濃濃的喜慶色彩。“惠泉”被顧客消費者稱做“可與XO比肩的文化名酒”,并在日本躋身入“世界名酒”行列。同時它還是國家免檢產(chǎn)品。
眾所周知,無錫惠泉酒、紹興加飯酒、丹陽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酒。其中最讓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莫過于惠泉酒。
無錫惠山多泉水,相傳有九龍十三泉。經(jīng)唐代陸羽、劉伯芻品評,都以惠山寺石泉水為“天下第二泉”,從而聲名大振。從北宋開始,用二泉水釀造的糯米酒稱為“惠泉酒”,其味清醇,經(jīng)久不變;在明代,惠泉酒已名聞天下。曾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的李東陽曾在詩中寫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傳”;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為貢品。江寧織造曹頫、蘇州織造李煦向皇上進貢的物品中,都有“泉酒”(即惠泉酒)。曹雪芹更因此把它寫進了《紅樓夢》。
無錫市振太酒業(yè)有限公司,傳承古法、融入現(xiàn)代釀酒工藝,將歷史悠久的惠泉黃酒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從選料到釀造、封存,都極為講究:原料非用金壇上等白糯米不可,這種糯米粒籽圓整,色澤潔白,糯性良好,出酒率高。惠泉酒也因此具有了色如琥珀,鮮艷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飴的特點,在蘇南黃酒中一枝獨秀。作為江蘇省黃酒制造的代表企業(yè)之一,無錫振太充分認識到了賦予惠泉黃酒獨特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性,提出了“蘇式老酒”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僅包含了江蘇黃酒的地域特色、產(chǎn)品特色和口味特色,更希望以符合江蘇黃酒本身特性的“溫雅柔和”的印象區(qū)別于其他派系的黃酒產(chǎn)品、更切合當?shù)氐娜宋臍庀ⅰ?
認識“蘇式老酒”,就要從認識惠泉酒開始。惠泉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必將與“蘇式老酒”共同發(fā)展!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樸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黃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lián)系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通的和諧”。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jīng)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黃酒以“柔和溫潤”著稱,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于一體,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嘆為觀止。黃酒兼?zhèn)鋮f(xié)調、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綜合風格,恰如國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們青睞,被譽為“國粹”也就為之不過了。黃酒之“和諧”,對今日我們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也是相符的。儒家“和為貴”、“普通的和諧”與黃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給予了現(xiàn)代意義“和諧”詮釋、發(fā)揮和想象的一個空間。
“仁義”黃酒之禮。“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疇和最高道德準則。子曰:“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其中“仁”是目標,“克己”而使“禮”得到遵守和恢復是實踐途徑。孟子則經(jīng)常以“仁義”并重。“仁”體現(xiàn) 了人與人的關系,是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黃酒是一種物質,它自古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有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藥用治病滋補健身,三酒可成禮。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xiàn)愛心,激發(fā)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愛護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黃酒之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xiàn)于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yǎng),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這些“忠孝”思想體現(xiàn)了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道德文明,也是中國美德的一部分。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chǎn)。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于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xiàn)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xiàn)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于酒的發(fā)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余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xiāng)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中國民間流傳黃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人們把酒星當作釀酒的天神。宋代竇革在《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詠酒的篇章。《后漢書?孔融傳》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之說;李賀《秦王飲酒》詩中有“龍頭瀉酒邀酒星” 之慨;皮日休《酒中十詠并序?酒星》有“誰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 之詠;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并序?酒星》有“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 之誠等等。這也許僅僅是詩人的形象思維而已。
天上“酒旗星” 確實存在,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代天文學家通過宇宙光譜分析發(fā)現(xiàn),宇宙外層空間存在著酒精分子。這些酒精分子是從地球上揮發(fā)上去的還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chǎn)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jīng)》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chǎn)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贊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于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后,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黃酒在當?shù)厝艘荒晁募境洳蝗保椤省⒓蕖⑷⒈夭豢缮佟?
中國黃酒是歷史最悠久的傳統(tǒng)美酒,釀出的酒質具有民族氣質,具有越陳越香的顯著特征。
在GB/T 13662-2008《黃酒》中規(guī)定黃酒貯存時,產(chǎn)品不得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揮發(fā)或有異味的物品同庫貯存;產(chǎn)品應貯存于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不得露天堆放、日曬、雨淋或靠近熱源;接觸地面的包裝箱底部應墊有100mm以上的間隔材料;產(chǎn)品宜在5℃~35℃貯存。
一般黃酒的包裝容器以陶壇和泥頭封口為最佳,有利于黃酒的老熟且提高其香氣,不可用金屬器皿貯存黃酒。在存放時,黃酒應堆放平穩(wěn),酒壇、酒箱堆放高度一般不超過4層,每年夏天倒一次壇。黃酒貯存時應避免經(jīng)常受到震動,不能有強烈的光線照射。
1.應在正規(guī)的大型商場或超市中購買黃酒產(chǎn)品。這些經(jīng)銷企業(yè)對經(jīng)銷的產(chǎn)品一般都有進貨把關,經(jīng)銷的產(chǎn)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有保證。
2.選購大型企業(yè)或有品牌的企業(y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這些企業(yè)管理規(guī)范,生產(chǎn)條件和設備好,產(chǎn)品質量穩(wěn)定。
3.選購時可從產(chǎn)品名稱、含糖量來判別產(chǎn)品的類型,以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黃酒種類。
4.黃酒產(chǎn)品執(zhí)行的國家標準為:GB/T13662、GB17946等。
5.酒液應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清亮透明,允許有少量沉淀。
黃酒的陳化是一門學門,除了收藏價值,又有深厚的文化研究價值,因此無論從感官的鑒評,還是從酒文化角度,都應該深入研究了解黃酒收藏的專業(yè)知識。[詳細]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yè)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wǎng)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wǎng):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yè)最新動態(tài),
提供專業(yè)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yōu)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fā)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chǎn)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