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混合編組大排隊的辦法進行品評。品評由評酒委員獨立思考,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寫評語,采取密碼編號、分組淘汰,經過初賽、復賽和決賽,按得分多少擇優推薦。
共評出國家名酒8種,國家優質酒9種。8種國家名酒為:五糧液(四川宜賓)、古井貢酒(安徽毫州)、瀘州老窖特曲酒(四川瀘州)、全興大曲酒(四川成都)、茅臺酒(貴州仁懷)、西鳳酒(陜西鳳翔)、汾酒(山西杏花村)、董酒(貴州遵義);9種國家優質酒為:雙溝大曲酒、龍濱酒、德山大曲酒、全州湘山酒、桂林三花酒、凌川白酒、哈爾濱高粱糠白酒、合肥薯干白酒、滄州薯干白酒。
本屆評酒會充分顯示了我國釀酒工業的發展,名酒數量從8種增加到18種。其中白酒8種,稱謂“八大名白酒”,而且還涌現了9種國家優質酒。
源遠流長
茅臺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獨特工藝
茅臺酒系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臺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臺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風格
茅臺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臺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余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臺,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董酒產于貴州遵義董公寺鎮,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國評酒會上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董酒的工藝和配方曾三次被國家權威部門列為“國家機密”,國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藝的鼻祖,其獨特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雙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藝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與回甜,被行家們評價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
歷史追溯
董酒產于貴州遵義董酒廠,屬大曲其他香型優質白酒;它以其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
董酒廠坐落在遵義市北郊距市區7.5公里的董公寺,往北40公里是著名天險"婁山關"。川黔鐵路和公路都經過此地.這里地處貴州高原主體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寬谷盆地為主.由于大婁山脈的調劑,董公寺一帶局部小氣候穩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田地肥沃,綠樹成蔭,清泉漫流,環境幽靜,很適宜釀造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是一個釀酒歷史悠久的地方,董酒因創始于此地而得名。
"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廟,初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名"龍山寺",后改名為"西樂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遷任遵義兵備道的董顯忠出資修葺該寺,劃定廟產,委人管理,終因經營不善,致"西樂庵"墻傾瓦塌。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資重修,感董顯忠之舉,將"西樂庵"易名為"董公寺"。隨道路兩旁的街道,以寺名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現為董公寺鎮政府所在地,寺廟已改為董公寺鎮中學。
董公寺一帶的釀酒歷史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蒸餾酒至少可追溯到清光緒初年。至清未,這里的釀酒業已具有一定規模,曲酒作坊處處可見,釀造技藝互通互融,僅董公寺至高坪約十公里的地帶,就有小作坊十余家。本草用于制曲的工藝被傳承下來,本草在制曲過程中抑制、控制、促進了不同的微生物,使得釀酒微生物向有利于釀酒的方面發展,不僅豐富了董酒的內涵,還使酒體具有平衡協調與健康。四十年代初經浙江大學教授提議,將"董公寺窖酒"保留頭尾二字,定名為"董酒"。
紅軍長征期間,于1935年1月攻下遵義城,在這里,紅軍戰士得到極其寶貴的12天休整。遵義會議前后,紅軍的處境非常艱難:面對沒有根據地而被迫長期艱苦的行軍作戰,戰士大量傷亡失散,而物資、醫療補給也存在很大的困難。當時紅軍的醫療條件比較差,出征攜帶的藥品都用的差不多了,需要大量補充。紅軍買光了城內太平洋藥房的所有藥材,動手術需要大量酒精消毒,就用本地出產的酒替代,當時遵義城比較大的酒坊,就是董公寺窖酒(即后來的董酒)。董酒成為了救助紅軍傷員的重要物資。一支紅軍來到遵義城郊董公寺一帶,發現這兒的酒質量很好,既能擋寒,還能解乏。一些輕傷員們直接用那窖酒來擦拭身體,消毒化瘀、緩解疼痛,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擻的出發了。自此,董酒的妙用便在紅軍里傳開了,離開遵義時,許多紅軍戰士把隨身水壺都灌滿了董酒。解放后,與茅臺酒一樣,當地政府在小作坊的基礎上組建成董酒生產企業。
典型風格
董酒采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廠區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
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再經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嚴格檢驗,精心包裝而出廠。
這一獨特精湛的釀造工藝造就董酒的典型風格: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微微的、淡雅舒適的百草香和爽口的微酸,酒體豐滿協調。行家們概括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
董酒典型風格的內涵,十分豐富,據有關文獻報道,董酒含各種酸、酯、醇等微量成份達成百上千種,現還有很多種未被認識。經貴州省輕工科研所初步探明,董酒香味成份與其他名酒不一樣,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丁酸乙酯,高級醇總酸含量較高,是其他名酒的3-5、2-3倍,乳酸乙酯含量則是其他名酒的二分之一以下,"酯香、醇香、百草香"是構成董酒香型的幾個重要方面。
董酒雖然是國內出酒周期最長的白酒之一,卻因為種種原因,奇跡般地保存了近萬噸十多年以上的基酒,這是無可比擬的寶藏,也是董酒重回中國白酒巔峰的保障。
榮譽
董酒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
1983年,國家輕工部將董酒工藝、配方列為科學技術保密項目,并將秘密等級提升為“機密”級。1996年、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保密局又重申這一項目為“秘密”,對外可參觀、但不許介紹、不許拍照、嚴禁泄密宣傳,并將保密期限規定為“長期”。
董酒1963年被命名為貴州省名酒,1986年獲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獎。1991年在日本東京第三屆國際酒、飲料酒博覽會上獲金牌獎;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酒類展評交流會上獲華盛頓金杯獎。
評價
2008年,華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品嘗董酒后,贊許有加,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并欣然為董酒題詞:“千載佳釀,絕密配方,貴州董酒,中國名釀”。
2008年來中國訪問并受到中國政府隆重接待的湯加國王喬治•圖普五世,在品嘗了董酒之后,欣然將董酒列為“湯加王室特供酒”,并在成功訪華的答謝宴會上用董酒接待了七十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和武官。
2010年,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品嘗了董酒后,極為贊賞,并作《董酒頌》一詩:“董公寺內有酒神,百八中草品種珍,煮泡串蒸工藝巧,養生保健久馳名。”
歷史
山西杏花村的釀酒史最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齊書》卷十一就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的記載;北周詩人庚信曾寫過:“三春竹葉酒,一曲鵾雞弦”的詩句,記載最早的竹葉青酒;唐詩人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宋朱翼中《北山酒經》云:“唐時汾州有乾釀酒”;宋竇革《酒譜》、宋張能臣《酒名記》、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關于汾酒的記述。唐時,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清代中葉增至二百二十余家。
不斷發展
1875年汾陽王姓鄉紳,在杏花村創立了“寶泉益”酒作坊,以產“老白汾”酒而聞名于世。1915年其兼并“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為“義泉泳”。是年,“老白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甲等金質大獎章。《并州新報》以“佳釀之譽,宇內交馳,為國貨吐一口不平之氣”醒題,向國人歡呼曰:“老白汾大放異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馬賽一鳴驚人”。自此,老白汾酒譽馳中外,名震四海。1919年,“晉裕汾酒公司”草創且兼并“義泉泳”,年產量40余噸,至1936年汾灑在國際兩度折桂,解放前在國內六次奪魁。但由于戰亂不斷,終于在1947年全部停止生產。1948年汾陽解放后,重新組織恢復了生產。人民政府于1949年6月1日以8000元的價格,購買原“晉裕汾酒公司”全部產業,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9月,第一批汾酒送至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餐桌上。1949年汾酒廠產量完成131.5噸,創利潤4000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4.5萬元。至1993年,國營杏花村汾酒廠發展為以酒類生產經營為主,集科、工、貿、商、服務五位一體,進出口、內外銷同時并,多元化綜合經營的國營大型一檔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之一。
1993年,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將原汾酒廠全部資產劃歸其所有。(集團)公司又拿出其中的高效益主體部分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上市經營,走上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道路。2002年4月2日,汾酒(集團)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權經營,正式注冊改制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授予榮譽
五糧液牌五糧液酒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的產品。1985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覽會金龍獎,1989年獲日本大孤第三屆89關西國際儀器展金質獎,1990年獲泰國國際酒類博覽會金獎,1991年獲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國際展覽會金獎及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1993年獲俄羅斯圣彼得堡國際博覽會特別金獎。
繼承發展
五糧液酒廠有舊糟坊的老窖遺物,為明代所遺,迄今已有300余年歷史。清初,敘州城有4戶酒坊,在二坎子有溫德豐糟房(后改為利川永)、馬家巷有張萬和糟房南門有德盛福糟坊、東門有長發升糟房,各有三個酒窖,其中以溫德豐糟房酒窖最早,產酒最佳美。清雍正年間酒窖增至52個。1840年至1937年糟坊達14家,酒窖125個。1949年,只剩9家糟坊,酒窖76個。1952年在利川永、長發升、張萬和等糟房的基礎上建成現酒廠,繼承傳統工藝,恢復和發展五糧液生產。
制作特點
五糧液的釀造原料為紅高粱、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糖化發酵劑則以純小麥制曲,有一套特殊制曲法,制成“包包曲”,釀造時,須用陳曲。用水取自岷江江心,水質清洌優良。發酵窖是陳年老窖,有的窖為明代遺留下來的。發酵期在70天以上,并用老熟的陳泥封窖。在分層蒸餾、量窖摘酒、高溫量水、低溫入窖、滴窖降酸、回酒發酵、雙輪底發酵、勾兌調味等一系列工序上,五糧液酒廠都有一套豐富而獨到的經驗,充分保證了五糧液品質優異,長期穩定,在中外消費者中博得了美名。
濃香風格
五糧液酒無色,清澈透明,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綿,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至好處。酒度分39度、52度、60度三種。飲后無刺激感,不上頭。開瓶時,噴香撲鼻;入口后,滿口溢香;飲用時,四座飄香;飲用后,余香不盡。屬濃香型大曲酒中出類拔萃之佳品。
名人評價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賦詩曰:名酒五糧液,優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
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歷史久遠
瀘州牌、麥穗牌瀘州老窖特曲又稱瀘州老窖大曲酒,是四川省瀘州老窖酒廠的產品。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地區出土陶制飲酒角杯,系秦漢時期器物,可見秦漢已有釀酒。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出兵江陽忠山時,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營溝頭龍泉水釀酒,其制曲釀酒之技流傳至今。宋代酒業較為興盛,熙寧年間酒課為“一萬貫以下”,據《宋史》載瀘州等地釀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大酒系燒酒。詩人墨客留有贊酒詩文,黃庭堅曰:“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后何人共醉狂”,又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釀大曲酒。明代萬歷十三年(1586)瀘州大曲酒工藝初步成型。《瀘縣志》載:“酒,以高粱釀制者,曰白燒。以高粱、小麥合釀者,曰大曲。”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開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個酒窖,其大曲酒膾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號為“溫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個,其中6個建于1650年左右,4個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燒酒糟戶達600余家,“民國以來減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戶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溫永盛、天成生為有名。
發展進程
1952年以金川酒廠為主吸收未參加聯營的17戶酒坊成立四川省專賣公司國營第一曲酒廠。1955年將四個聯營酒社合并成立公私合營酒廠,其第一曲酒廠改為地方國營酒廠。1960年兩廠合并為瀘州曲酒廠,1990年易為現廠名。1952年按瀘州老窖大曲產品內在風格上的細微差異進行分級,分為特曲、頭曲、二曲、三曲,其品級最高的為特曲酒,也是出口的瀘州老窖大曲酒。
四大特色
瀘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糯高粱,用小麥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質量標準,釀造用水為龍泉井水和沱江水,釀造工藝是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蒸餾得酒后,再用“麻壇”貯存一、二年,最后通過細致的評嘗和勾兌,達到固定的標準,方能出廠,保證了老窖特曲的品質和獨特風格。
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種。
華老題詩
華羅庚題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是嘗;產自瀘州,甘洌芬芳。”
始于殷商
中國四大名酒西鳳酒,產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燦爛。
西鳳酒原產于陜西省寶雞、(西府)鳳翔、岐山、眉縣一帶,唯以鳳翔城西柳鎮所生產的酒為最佳,聲譽最高。這里地域遼闊,土肥物阜,水質甘美,頗具得天獨厚的興農釀酒之地利,是中國著名的酒鄉。它始于殷商,盛于唐宋, 西鳳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歧山、吹蕭引鳳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臺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列為珍品。蘇軾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有“柳林酒,東湖柳,婦人手(手工藝)”的詩句,后來傳為佳話。
風格獨特
西鳳酒以當地特產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制曲。工藝采用續渣發酵法,發酵窖分為明窖與暗窖兩種。工藝流程分為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餾得酒后,再經3年以上的貯存,然后進行精心勾兌方出廠。西鳳酒無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于一體,幽雅、諸味諧調,回味舒暢,風格獨特。被譽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頭”。即酸而不澀,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嗆喉,飲后回甘、味久而彌芳之妙。屬鳳香型大曲酒,被人們贊為它是“鳳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鳳酒為適應各地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推出33度、38度、39度、42度、45度、48度、50度、55度、65度等多種度數。
適時飲用,有活血驅寒,提神祛勞之益。
西鳳酒的工藝特點與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白酒有著明顯的區別,兼有清香、濃香的優點,因而有獨特的鳳香型特點。
簡介
全興牌全興大曲酒是四川省成都全興酒廠的產品。1959年被命名為四川省名酒;1958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63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金鐘獎。該酒選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小麥制成中溫大曲,采用傳統老窖分層堆糟法工藝,經陳年老窖發酵,窖熟糟香,酯化充分,續糟潤糧,翻沙發酵,混蒸混入,掐頭去尾,中溫流酒,量質摘酒,分壇貯存,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全興大曲,酒質呈無色透明,清澈晶瑩,窖香濃郁,醇和協調,綿甜甘洌,落日爽凈。系濃香型大曲酒。酒度分38度、52度、60度三種。
特點
全興大曲,酒質呈無色透明,清澈晶瑩,窖香濃郁,醇和協調,綿甜甘洌,落口爽凈。 系濃香型大曲酒。酒度分38度、52度、60度三種。
工藝
全興大曲以高粱為原料,用以小麥制的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該酒對用料嚴格逃選,其獨特的傳統工藝為:用陳年老窖發酵,發釀期60天,面醅部分所蒸餾之酒,因質差另作處理,用作填充料的谷殼,也要充分進行清蒸。蒸酒要掐頭去尾,中流酒也要經鑒定、驗質、貯存、勾兌后,才包裝出廠。
成品酒無色透明,入口清香醇柔,爽凈回甜。其酒香醇和,味凈尤為突出,既有濃香型的風味,又有獨自的風格。酒度為59°~60°。
史料記載
全興大曲酒的釀造技術經過歷代不斷改進,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工藝,酒的風味獨具一格。由于酒質佳美,在當時眾多名酒中首屈一指,享有很高的聲譽,因而至今沿用其名。
1950年,當時的川西專賣局贖買了“全興老號”等酒坊,并沿用其傳統技術釀酒,故仍稱“全興大曲”。
歷史
古井牌古井貢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廠的產品。
亳州曾稱亳縣,古稱譙陵、譙城,是曹操、華佗的故鄉,漢代釀有酒品聞名著稱。據《魏武集》載:曹操向漢獻帝上表獻過“九醞酒法”,說:“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醞春酒……今僅上獻。”“貢酒”因而得名(古井貢酒是集團的主導產品,其淵源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和釀造方法晉獻給漢獻帝劉協,自此一直作為皇室貢品。)。據《亳州志》載:釀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年)的遺跡,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釀酒尤佳,故名“古井貢酒”宋代時亳州釀酒業很發達,熙寧年間的酒課達“十萬貫以上”。明代初期,懷姓商人在減店集建“公興糟坊”以釀“減酒”聞名于世。清代,亳州釀有眾多酒品,《亳州志》載:“酒品,高粱酒俗曰大曲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傳陳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藥酒,用藥曲蒸成,惟夏月飲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紅,其味甜;老酒,其香味仿佛紹興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釀成;竹葉青、狀元紅、佛手露,皆高粱酒之染色者”,可見亳州釀酒業發達。1925年,城內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稱。
發展1959年轉制為省營亳縣古井酒廠。公司擁有員工7300多名,集酒業、商旅業、房地產業、類金融業等產業為一體,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在2007年度中國企業集團納稅五百強排行榜中,古井集團位居第365位,在整個安徽企業集團中排名第8位。在2009年中國500最具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古井貢以46.60億元位居第175位,并獲選“影響世界的民族品牌”。
特點
古井貢酒以本地優質高粱作原料,以大麥、小麥、豌豆制曲,沿用陳年老發酵池,繼承了混蒸、連續發酵工藝,并運用現代釀酒方法,加以改進,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獨特工藝,釀出了風格獨特的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醇如幽蘭,酒味醇和,濃郁甘潤,粘稠掛杯,余香悠長,經久不絕。酒度分為38度、55度、60度三種。
歷史榮譽
四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是巴黎第十三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唯一獲金獎的中國名酒,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榮譽,被世人譽為“酒中牡丹”。公司主打產品古井貢酒“年份原漿”,以“桃花曲、無極水、九醞酒法、明代窖池”的優良品質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指定為接待專用酒,并獲選2009年全國“兩會”政協宴會用高檔白酒,重返國宴。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位列中國白酒企業前十強,2008年10月古井酒文化博覽園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AAAA級旅游景區,這也是中國白酒業第一家AAAA景區。
1979年在大連舉行,共評出八種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
采取密碼編號,分香型評比的辦法。樣品少的一次決賽,超過6個的進行初評、復評、終評。同一省的酒初評不碰面,上屆名酒不參加初評,復評時作為種子選手分別編在各小組進行品評。
評比按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劑分別編為大曲醬香、濃香和清香,麩曲醬香、濃香和清香;米香;其他香型及液態、低度等組,分別進行評比。
評比辦法是按酒的色澤10分,香氣25分,口味50分,風格15分打分,總計100分。
本屆評酒白酒首次按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發酵劑分別編組。
本屆評酒會還確定了五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及其他香型),白酒的風格特點,統一了打分標準。確定了按色、香、味、風格四大項進行綜合評定的基礎,并合理分配了各項分值;統一了各香型酒評比用語,該法較全面地反映產品質量的真實性,對指導生產、引導消費、評選名優產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一方法是中國白酒評比歷史上的里程碑。
通過評比,由評酒委員會推薦,原輕工業部審定,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共評出國家名白酒8種,國家優質酒18種。
8種國家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酒、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酒、董酒、瀘州老窖特曲酒。
18種國家優質酒:西鳳酒、寶豐酒、郎酒、武陵酒、雙溝大曲酒、淮北口子窖、叢臺酒、白云邊酒、湘山酒、三花酒、長樂燒酒、迎春酒、六曲香酒,哈爾濱高粱糠白酒、燕潮酩酒、金州曲酒,雙溝低度大曲酒(酒精度39% vol)、坊子白酒。
劍南春
歷史悠久
劍南春牌劍南春酒是四川省綿竹縣劍南春酒廠的產品。
綿竹古屬綿州,歸劍南道轄,釀酒歷史悠久。據李肇《唐國史補》載,唐代開元至長慶年間,釀有“劍南之燒春”名酒。詩人李白曾于劍南“解貂贖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價重洛陽”佳話。其酒又稱“燒香春”。宋代釀有“蜜酒”,據《綿州志》載:“楊世昌,綿竹武都山道士,字子東,善作蜜酒,絕醇釅。東坡及得其方,作‘蜜酒歌’以遺之。”清代康熙年間,陜西三元縣人朱煜見綿竹水好,開辦朱天益酢坊,釀制大曲酒,后相繼有楊、白、趙三家大曲作坊開業。從此大曲酒成為綿竹名產。據《綿竹縣志》云:“大曲酒,邑特產,味醇香,色潔白,狀若清露。”清乾隆年間太史李調元在《函海》中說:“綿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消暑,冬御寒,能止吐瀉、除濕及山嵐瘴氣。”他還賦詩稱:“天下名酒皆嘗盡,卻愛綿竹大曲醇。”光緒年間曾列為貢酒。名泉出佳酒,《綿竹縣志》云:“惟西南城外一線泉脈可釀此酒”,并指出“用城西外區井水蒸烤成酒,香而洌,若別處則否”,這泉水是著名的“諸葛井”。是三國末年,魏兵入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守城拒敵、掘井汲水之用,后遂將井名為“諸葛井”。清代末年,綿筆直大曲酒坊有17家。1919年間“有大曲房25家,歲可出酒十數萬,獲錢五六萬緡,銷路極廣”。后發展為30余家,有酒窖116個,最高年產達350多噸。1922年綿竹大曲獲四川省勸業會一等獎,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及獎狀,聲名鼎盛,行銷各地,時人贊有“十里聞香綿竹酒,天下何人不識君?”的雅譽。1941年,酒坊有200多家,產酒200萬公斤。享有盛譽的大曲燒房有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恒豐泰、天成祥、朱天益、楊恒順等38家,擁有酒窖200個。小曲燒房有100余家,其中以第一春、曲江春、永生春、德永春等作坊著稱。1951年在朱天益等燒房基礎上建成綿竹酒廠,繼續生產大曲酒。1958年投產高檔白酒,由蜀中詩人龐石帚起名“劍南春”。1985年更為現廠名。
工藝特點
此酒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小麥制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其工藝有:紅糟蓋頂,回沙發酵,去頭斬尾,清蒸熟糠,低溫發酵,雙輪底發酵等,配料合理,操作精細而釀成。
芳香濃郁
劍南春酒質無色,清澈透明,芳香濃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體豐滿,香味協調,恰到好處,清洌凈爽,余香悠長。酒度分28度、38度、52度、60度,屬濃香型大曲酒。著名書法家啟功賦詩贊:
有詩為證
美酒中山逐舊塵,何如今釀劍南春。海棠十萬紅生頰,卻是西川醉前人。作家劉心武賦詩:人間有酒香滿杯,難得劍南春滋味。艱幸獨留自己嘗,幸福贈予天下醉。
洋河
品牌淵源
洋河釀酒,據研究始于兩漢而興于唐宋。江蘇省宿遷市的洋河鎮在漢朝時早已是個釀酒的名地。洋河大曲以優質黏高粱為原料,再用小麥,大麥,豌豆培養的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以聞名的美人泉之水釀造而成。洋河大曲屬濃香大曲白酒,酒液澄澈透明,酒香濃郁清雅,入口鮮爽甘甜,口味細膩悠長,最適合南京好菜,鹽水鴨,金陵烤鴨一同暢飲。洋河大曲被中國和日本公認為東方的洋酒。
洋河大曲這一傳統佳品,在解放前因戰爭連年而生產凋蔽,奄奄一息。1949年,全國解放后,黨和政府撥出專款在幾家私人釀酒作坊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洋河酒廠,即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建廠初期,全廠占地僅1.4萬平方米,職工41人,年產大曲酒26噸,產值4.34萬,稅利合計只有3.43萬元。建廠五十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生產連年發展,產品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公司占地70余萬平方米,擁有職工5000多名。標志名酒質量的名酒率達88%以上。
品牌價值
2011年9月16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華樽杯第三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上,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公布了新的中國白酒八大品牌,洋河以210.89億元品牌價值,位列第三,僅次于茅臺和五糧液。
1963年在中國第二屆白酒評選會,在全國各地眾多優質白酒中,中國老八大名酒技壓群芳,脫穎而出,這舉世聞名八種名酒是:醬香型的茅臺,濃香型的五糧液和瀘州老窖,清香型的汾酒,鳳香型的西鳳,董香型的董酒,以及古井瓊漿古井貢和天府佳釀全興大曲。
老酒越陳越香,從專業角度上解釋,陳年老酒經過封存放置,乙醇和白酒中較少的乙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這種歲月生成的乙酸乙酯是酒散發芳香氣味的根本源泉,且酒貯存時間越長,生成的乙酸乙酯越多,陳年老酒也就越具備特有的老熟與陳香。而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微乎其微,其中的醛與酸不僅沒有香味,反而會刺激飲用者的喉嚨。如此一來,新釀之酒不僅喝起來沒有老酒特有的香甜,反而生、澀、苦、辣。所以老酒越存越香,酒體醇厚,回味長,是愛酒人品鑒之佳釀。
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發展的束縛,上世紀70、80、90年代我國的糧食產量和白酒產量很小,當年就白酒而言,年產量甚至不及現在的幾十分之一,例如茅臺酒,八十年代年產量一千噸左右,而現在年產量已經超過三萬噸了。經過幾十年的風雨變遷,當年的老酒消耗了很多,存世很少,組成一套陳年老八大名酒就非常困難,值得收藏。
老酒與現代生產的高端年份酒不同,老酒成分是百分之百的陳年老酒,原封未動瓶儲幾十年,價值非常高,而現在的高端年份酒中,老酒成分只占百分之幾,與真正意義上的陳年老酒大相徑庭。陳年老酒收藏鮮為人知,屬于收藏界的原始股,發展前景和升值空間自然不言而喻。
中國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歷經五千年的風雨變遷,歷史留下的不僅僅是回憶,每一瓶陳年老酒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傾訴著歷史的變遷。珍藏一瓶陳年的老酒,傾聽一段歷史的訴說,享受美妙的傳統老酒文化,仿佛跨越了時空,跨越了歷史,重溫當年美酒的醇香與濃烈。沉浸于歲月曾經帶給我們美好的記憶里,從中國老酒收藏文化中享受無盡的樂趣。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