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雖然只有幾百年歷史,但由于這里獨得入海之利,商業、文化交流頻繁,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曾造就一批歷史名流。響水縣民風純樸,熱情好客,是遠近聞名的禮儀之鄉。
響水酒禮內涵豐富,底蘊深厚,令人留戀難忘。一位下派干部回省說:“在響水一年多還沒學會當地的酒禮。”其實,響水人的酒禮無非是敬客、勸酒、敘情,席間情味,由此而生。
“入席留神鴨蛋盤”。響水酒宴除燒菜外,冷菜一般八到十二盤,順著餐桌四周擺設,其中鴨蛋盤必備,擺放處即是來賓主席位。鴨蛋寓意圓滿祥和,且取料方便,這大概是鴨蛋盤居上敬客的來歷。來的都是客,誰坐主席位?有時主家直說誰坐主席,有時候東道主難以直言安排,則由眾賓客權衡擁立。而入座主席者有時為了表示謙遜和對大家的敬意則將鴨蛋盤推放至桌子中間,共同享用之。如果客人對鴨蛋盤不留神,貿然入座,往往會鬧出笑話。
“開宴先舉‘門面杯’”。開宴后,第一個節目是大家共飲三杯酒。這三杯又叫門面杯。一般第一杯分三次飲干、第二杯兩次飲干、第三杯一次飲干。“門面杯”主要是讓賓客們慢慢適應酒宴的環境、氣氛,邊飲邊吃,相互熟悉。同時,也是對來賓酒量的試探,如果你爽快地干了三杯,便取得了敬酒的主動權,而主人和其他賓客則認為你有“兩下子”,可作為敬酒的重點對象。因此,面對“門面杯”,還是保守一點為宜,列為“重點”壓力可不小。
斟酒有講究。斟酒者一般由主家指點,或在客人中推選,有的則自告奮勇,一般是年輕人或晚輩。斟酒用壺不用瓶是響水酒宴的一個特點。“司令” 斟酒頗講究把式,如左邊客人用右手斟酒,右邊的用左手,一輪酒斟下來要換手數次,既表示敬意,又方便客人用餐。
“‘暖壺’臨門有喜氣。”“暖壺”就是斟酒時,酒杯尚未滿,但壺中酒已斟完。如果你碰上了“暖壺”,眾人便說你有“喜氣”,應按酒規飲干或自飲三杯。這可算是行之有效的勸酒術,誰讓你攤上這個“好運”呢?不過,你也不必過謙,“酒桌之上無真理”,可以兩方面尋求“變通”,一是追究酒“司令”的責任,對壺內“庫存量”失察,同罰三杯。二是據“禮”力爭,一人不喝酒,乘機把“對手”拉住同飲。
“禮尚往來情義長”。響水敬酒一般是“單兵較量”,逐人相敬,每次兩杯或四杯,如果除“皮”(門面杯)則可再加上一杯。敬酒者先起立飲干,讓對方檢查,以示意誠情深。被敬者自然坐不住,來個“感情深一口吞”。之后,還要以相應的方式回敬,“來而無往非禮也。”不過,對這種拼實力的酒禮,響水人是掌握分寸的,一般內外有別,男女長幼有別,“勸酒無惡意”,能飲多少是多少,領了那份情就行了。
現在,隨著社會的變化,響水的酒禮也在悄悄地變化著。聰明豪爽的響水人把傳統的酒文化同現代外事接待規范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待客的新風格,這就是講文明,熱情待客,不拘泥繁文縟節;美酒飄香,不計較飲多飲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