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近日隨機向460位大學生調查,29.31%的受訪者聚會頻率達到每周兩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級占63.52%。所有受訪者中,38.08%的大學生在聚會社交方面的開銷占生活費的比例超過30%。大學生們究竟是求學還是在混圈子?大學社交飯局過度,非但不有利于傳統文化傳播,還使其變了味!
大學,是最鄰近社會的一步,尤其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的時候已經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創業等各類形式的社會接觸,但有一種習慣他們都是有的,那就是學習懶散了很多,飯局多了很多很多。
飯局其實并沒有什么,這也是一種社交的方式,但是這種一個月20多個飯局的大學聚會社交卻很不妥。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大學生大部分都是“伸手一族”,作為消費者,他們多向父母長輩要錢,很少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畢竟,是學生也是正常的,過度的社交飯局必然會讓他們手中無錢,最后又只能再伸手,難道就不想下掙錢人的辛苦?
從責任上說,大學生還是學生,而學生的本職就是搞好學習,但是一些大學生為了聚餐而逃課,不但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更背離了學生應該履行的責任,怎能讓飯局凌駕于學習之上呢?
從社交的初衷來說,大學社交飯局,就是為了信息的交換,是思想的碰撞,是經驗的交流,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適當的社交其實是好的,但是過度的社交,不但傷身體,還傷心。
其實,大學生們都知道過度的大學社交飯局不好,但是他們卻欲罷不能,其實,這與變味的“酒文化”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在招聘中的以酒量論英雄,在工作中以能喝酒論能力的怪現象,歪風氣,才讓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要改變大學社交飯局,不僅要堵還要疏,對于那些違紀社交的行為要懲治,但是這更需要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學習責任,需要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才能讓他們走出過度的大學社交反角。
三五知己,閑時小酌,把盞言歡,暢談理想,確是妙事。但是,飯局若加上社交兩字,味道便會生變,因為酒菜之中還會搭進人脈、圈子、社會交系、資 源、交易等配菜。進入職場,社交飯局當然少不免,但對于尚處于求學階段的大學生來說,學業當為第一。
上一篇:細膩、復雜的醬香型白酒文化解讀
下一篇:塑化劑、炫富嚴重腐蝕中國傳統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