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家步入4.0時代,工業生產講究人工智能化,一直以“神秘”、“傳統工藝”、“千年文明”等為賣點的白酒行業也開始尋求現代智能化,若白酒行業智能化實現全面智能化,釀酒師將何去何從?
今世緣總經理王衛東認為,在操作端的釀酒師數量肯定會有所下降,但在研發端,仍需要釀酒師,未來的大師是真正的大師,而不是釀酒操作技師。“現在看來,在頂級釀酒領域,釀酒師還是會比機械做得好,但這部分頂級的釀酒師只有10%,通過智能化設備,更可以保證釀酒質量。”
白酒技術專家鄒江鵬認為:“未來釀酒會呈現兩極化生產,一方面是實現智能化的中高端白酒大規模生產,另一方面則是手工超高端的小量生產,“就像汽車行業,勞斯萊斯永遠都會存在,手工也不會消亡”。
其實走過黃金十年過去,賺快錢一去不返,白酒企業開始往技術思考,瀘州老窖近日就披露投資74億進行技術改造,謀求實現“智能釀酒”。“現在包括洋河、勁酒、國臺等的釀造工藝都是機械化比較高了,加上在線傳感、在線監測,及時調整溫度濕度等,未來實現智能化的路不遠。”鄒江鵬認為,其實現在勾調環節都能夠實現計算機勾調,“但高端白酒的勾調,還需要經驗豐富的大師來勾兌,因為舌頭的靈敏度是儀器還達不到的”。
于王衛東來說,未來的問題不是釀酒師失業的問題。相反,白酒智能化在某個角度上是被倒逼的,其中的原因就包括人工不斷上漲。王衛東坦言,以江蘇淮安為例,正常上班的一線工人,需要4000元,在五年前,一位工人的工資不過2000多一點。當時國家的勞動保障制度還沒有現在完善,所以對酒企來說,目前的成本已經漲了很多,而且這也是將來的趨勢。
而且,即便人工上漲,招工也很艱難。王衛東表示:“酒企沒有成規模還好辦,一旦成了規模,需要幾萬人就很難找到了。何況釀酒都是累活,又高溫作業,年輕人不愿意干,因此現在一線釀酒師傅的質量明顯在下降,聰明的不愿意干這個,愿意干的人又沒有什么創造力。”
未來白酒智能化最大的阻力,除了在研究領域,還在于人的觀念。“白酒經歷了黃金十年,你現在看,似乎很風光,但事實上白酒風光也就是那十年,之前行業還是很傳統的,不怎么掙錢,何來機械化?”王衛東對記者說,“黃金十年,大家都在忙著掙錢,錢來得太容易了,誰會想到提高技術?”
“過去釀造白酒一直強調傳統工藝,不愿意離開傳統,甚至覺得越傳統越好,巴不得千年前怎么釀酒的,現在就怎么釀酒。”瀘州老窖副總經理、中國釀酒大師張宿義對記者說,有這種想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行業整體釀酒師的水平都不高,“不是白酒一定要依據傳統方法,而是釀酒的人也沒有這種水平能夠研究出來。但未來,這個行業肯定要走機械化、智能化的道路。”他向記者透露,甚至在窖池移動上,他們也在研究,“可移動的窖池,對未來實現工業化提供便利”。
“白酒業如果誰都以傳統為賣點,不做技術創新只愿后人乘涼,那么白酒業就很難實現標準化,走出國門。”王衛東表示。
中國白酒依然充滿了神秘性,比如窖池里微生物的變化情況等,至今無法用高科技去探知,去形成數據化,所以,該保留的要保留,該創新的就該創新。中醫也在向現代化邁進,中國白酒同樣需要與時俱進。而同時,釀酒師仍會是白酒釀造過程中的重要一員。
上一篇:夏季如何快速將葡萄酒冷凍?
下一篇:生啤酒是什么?生啤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