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綿竹有一個美女,當她還是嬰兒時,父母雙亡被遺棄在一小溪旁。鹿堂山的母梅花鹿用乳汁把她養大。蜀王將女納為王妃,賜名玉妃,不久,玉妃病死,蜀王厚葬于成都武丹山。一年,綿竹大旱,河床干裂,禾苗焦枯。玉妃被家鄉父老哀號之聲驚醒,飛回綿竹,將頭戴用四百顆珍珠鑲成的鳳冠拋向大地,頓時化著四百眼泉,解救家鄉困境,泉水用于釀酒,酒美。至今,玉妃溪和四百眼清泉仍在綿竹土地上。
諸葛井的傳說
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雙雙戰死綿竹,到元代,綿竹人思復漢業,將他們父子骸骨遷 葬于城西,眾百姓紛紛掘土壘塋,所掘土質特好,一夜間成清泉一口,水清澈回甜 ,微有香氣,大家便稱為“諸葛井”,用井水釀酒,成為綿竹酒中珍品,據說這就是聲震九州的綿竹大曲。
劍南燒春
自漢迄唐,綿竹酒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后,終于孕育出流譽華夏的名酒-- “劍南燒春”。 劍南燒春產生在政治長期穩定,經濟十分繁榮,文化空前昌盛的盛唐時期。“劍南燒春” 作為當時的天下名酒而被載入《唐•國史補》,唐大歷十四年,又被定為皇室專享 的貢酒,記于《德宗平記》,從而深為遷客騷人所稱道。至今,綿竹一帶還流傳著 李白解貂贖酒的故事。
劍南春的傳說——解貂贖酒
劍南春酒的前身是早在唐代便已問世的“劍南之燒春”,屬唐宮皇家專享的貢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曾游歷劍南燒春酒的產地(四川省綿竹縣),嘗了劍南燒春酒后,竟留戀忘返,不忍離去。然而有一次,他走進酒店落座后,才發現自己的盤纏已用光了,沒奈何,便解下身上的貂裘質押換酒,留下了“解貂贖酒”的典故和“士解金貂,價重洛陽”的千古佳話。
劍南春名字的由來
劍南春產于四川綿竹。綿竹位于劍山之南,唐代時人們以“春”名酒,故名“劍南春”。但是劍南春此名的得來卻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并和一位詩人息息相關。劍南春酒的前身綿竹大曲,創始于清朝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綿竹大曲改為“劍南春”,這要得力于著名詩人龐石帚。
20世紀50年代,龐石帚在四川大學任教。龐石帚是蜀中的著名詩人,龐先生邀請幾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其中有位朋友在喝綿大曲時建議將其改為劍南春,美酒配美名,龐先生聽后特別贊賞。三天后,龐先生將寫好的“劍南春”三個大字交給了綿竹酒廠。“劍南’二字,點出美酒產自劍門雄關之南的綿竹,令人聯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個‘春’字,乃是古為今用,蘇東坡曾經說過‘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入領略美酒的魅力,給人以春天的啟示。”詩人娓娓動聽的解釋,令眾人贊不絕口。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便產生了。它是寄生在中國酒文化歷史和地名的基礎上的,是文人運用的才智而創造出來的結果。(編輯:HR小編)
上一篇:全興大曲的歷史及工藝
下一篇:郎酒的動人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