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酒廠
茅臺鎮之所以能生產出茅臺美酒,與該地獨特的地理環境不無關系:茅臺鎮三面環山,其空氣濕度和溫度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絕佳條件;茅臺鎮紫紅色土壤含有多種礦物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鎮的赤水河水質良好,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茅臺酒業興盛輝煌,清朝初年。茅臺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康熙年間,涌現出以“回沙茅臺”、“茅春”、“茅臺燒春”為標志的一批佳釀,以及一批釀制優質酒的燒房。這其中的“偈盛燒房”,就曾在 1704 年將所產之酒命名為“茅臺酒”。1879 年,石榮霄、孫金太與王天和鹽號老板王立夫合股,各取其名中一字創建“榮太和燒坊”(后改名為“榮和燒房”),該燒房燒制的酒俗稱“王茅”。
1896 年,成義酒廠創始人華聯鋒在茅臺鎮開辦燒房,取名“成義茅臺酒廠”。為了擴大品牌的宣傳,他采用了“飛天仙女”、“百年老窖”作為自己酒廠生產的茅臺酒商標名稱。該燒房燒制的酒俗稱“華茅”。
1929年,貴陽人周秉衡在茅臺鎮開辦“衡昌燒房”;賴永初接手后,于 1941年把“衡昌燒房”更名為“恒興燒房”(該燒房燒制的酒俗稱“賴茅”),賴永初注冊了大鵬團的賴茅酒商標,并且自主設計了小口圓柱土陶酒瓶,這是茅臺酒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變革,如今,賴茅酒酒標已經成為茅臺酒發展歷史上唯一留下包裝實物的酒標,彌足珍貴。
這三家燒房開辦至1949 年,成為茅臺鎮當地僅存的作坊。1951年,當時政府將這三家燒房改造合并后組建“國營貴州茅臺酒廠”,即現在的“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在歲月的浮浮沉沉中,有多少知名的白酒企業經歷歷史的滌蕩和變遷后銷聲圈跡,茅臺卻依然恪守自身作為“國酒”的使命,堅持純糧釀造,堅持其獨特的被稱作“活化石”的釀造工藝:以“高粱作沙,煮熟和小麥曲三分,納糧地窖中,經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復釀。必經數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輪曰燧沙,六七輪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終乃得酒可飲”。
收藏茅臺,清晰的斷代以及各個時段茅臺酒的基本特征變化是重要的標桿。在這里,我嘗試用表格的形式配以圖片的佐證,為茅臺的收藏愛好者揭開茅臺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周恩來先生既是諸葛亮,又是趙子龍
下一篇:美酒自有高人評,何許賽評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