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轉眼就要過去,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葡萄酒行業有喜有憂。喜的是行業日趨理性,酒企酒商不斷探索出更好的發展模式,憂的是“止跌”仍然是壓在不少人心中最沉重的包袱。
在這一年,葡萄酒的暴利時代結束,消費者時代正在開啟。葡萄酒消費大時代的到來,加上移動互聯的爆發,使得消費者的自主決定權被迅速放大,渠道為王的時代被改寫,企業粗放的營銷模式不得不做出改變。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下付訂單,原本看似不可能成功的營銷模式卻創造了行業驚喜。這,就是行業所處的2014年。原有的優勢隨時可能被顛覆,新奇的做法未必不能成功。
今年前三季度,國產葡萄酒上市企業的營收和凈利雙降成為了行業基調,張裕A公告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1.93億元,同比下降4.66%,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7.99億元,同比下降8.03%。而中葡股份、通葡股份和莫高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分別為2.58億元、5914.51萬元和1.8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8%、10.95%和-16.51%。
經濟增速放緩,國家政策影響,以及國外葡萄酒的大量涌入都給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國產葡萄酒企業紛紛出招應對行業下滑。張裕下大力度推廣其中低端首款品牌產品醉詩仙,加快各地先鋒國際專賣布局;中信國安嘗試尼雅鮮酒預售,紫軒酒業設立專門的旅游公司……各地的企業都在快速且謹慎地做新的嘗試,在行業的冬天增加抗風險能力。
進口酒方面,進口數字的下滑反映以往的瘋狂正在降溫,理性的調整已經來臨。國內大的運營商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加大中低端產品的布局,并搶占差異化品類產品。起泡酒、預調酒在這一年異軍突起,更有企業在特殊的渠道有搶眼的表現。比如上海普年公司旗下的愛之灣起泡酒通過電商等平臺,實現了明星單品的打造,一支單品的銷售額占到了其整個銷售額的60%,并且單品銷售有600%來自線上。而預調酒冰銳和銳澳,也通過準確的價格定位及形象定位,迅速在年輕人群體有了巨大的市場。那些傳統的進口酒運營商則在穩扎穩打,一方面增加高性價比的產品,另一方面扎實推進樣板市場和強勢區域市場的建設,并嘗試在二三線市場實現突破。大家都在結束暴利幻想,走向更加親民的市場。
過冬并非原地不動,也正是有了這些調整,酒商才日漸走出浮躁,變得理性,行業才有回暖的可能。
其實放眼其他行業,沒有哪一個行業能夠持續輝煌,經歷高峰和低谷都是正常現象。消費市場的變化,倒逼企業轉型,在時代巨變和行業洗牌的背景下,每個酒企根據自身特點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都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對于葡萄酒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堅持制勝的時代,也是一個個性制勝的時代。身處其中的酒企和酒商都需要抓住機會,尋求突破,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前提下,走出原有的經營思維,植入更科學有效的現代營銷手段,實現適者生存。
2015,期待寒冬過去,期待行業出現更多驚喜。
上一篇:解密寧夏懿豐: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黑馬”
下一篇:內蒙古:中低檔酒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