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一哥”貴州茅臺,在經銷商面前也是相當“霸道”。
5月18日,一份關于國酒茅臺(貴州仁懷)營銷有限公司下發的《關于追究重慶懷茅商貿有限公司等單位違約責任的通報》在市場流傳,茅臺將對重慶15家違約經銷商進行重罰:暫停辦理茅臺酒業務。
茅臺大刀闊斧處罰經銷商,難道僅僅是為了宣誓“一哥”的霸權嗎?還是別有深意,對市場懷著更大的雄心?
經銷商被“火燒連營”
經銷商做錯了什么,為什么茅臺要一口氣重罰15家?
文件顯示,此次被罰經銷商單位違約行為集中在客戶檔案、日常銷售記錄、日銷售計劃表、進銷存臺賬記錄敷衍了事,無固定辦公地點,無市場業務人員,未建立健全銷售記錄、進銷存臺賬等方面。重慶懷茅商貿有限公司、武隆縣黔至商貿有限公司、南岸區泰德隆酒水商行等多家經銷商就因此類問題被“黃牌”警告,暫停茅臺酒業務辦理。
而且,這已不是茅臺第一次對經銷商“開刀”了。
今年2月中旬,茅臺發文處罰終端陳列方面不規范、店內銷售材料不齊全的違約經銷商。
4月1日,茅臺針對向電商平臺私自供貨的問題,對7家經銷商進行處罰。
4月25日,茅臺就整頓市場秩序、規范茅臺酒市場價格體系等問題,追究82家經銷商的違約責任。
算上此次挨罰的15家,僅僅一個多月,已有104家經銷商被茅臺處罰。
而在2016年初,茅臺也曾爆出過一次大規模的經銷商懲處事件,超過80家經銷商因沒有完成銷售任務或擾亂價格體系受到處罰,其中近20家經銷商已被茅臺終止續簽合同。
宣誓霸權還是重整河山?
茅臺此次不僅連罰15家經銷商,對個別經銷商的處罰力度也不小。
根據文件顯示,巴南區海富食品經營部、開州區興高達酒類經營部因為產品銷售記錄弄虛作假,應付檢查等事由,受罰最重,處罰措施包括以下幾項:
①黃牌警告,暫停茅臺酒業務辦理;
②扣減10%履約保證金;
③取消第二季度專賣店營業員工資補貼;
④扣減2017年度合同供應量的30%;
⑤取消2017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⑥取消市場支持費用;
⑦星級評定下調一級;
⑧自通報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并向省級提交書面整改材料。
“按照每年30萬的履約保證金來算,意味著扣除了3萬元。”一位茅臺上海專賣店經銷商告訴記者,但不管怎樣,他還是擁護廠家的處理決定。“如果茅臺能堅持這樣的懲罰力度,長遠看來,對我們經銷商也有利好,能幫助公司做得更好。”
該經銷商進一步分析說,以往大多茅臺經銷商主要看重業績,對茅臺品牌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過去幾年茅臺并未專門處理這方面問題,但現在茅臺方面的領導已多次強調文化宣傳的重要性,也強調要強化渠道管理。
記者還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為強化經銷渠道管理,茅臺方面還制定并實施了《經銷商星級評定實施辦法》,按照經銷商考評“十能力”要素,根據時間維度、區域維度、類別維度等“三維度”和市場占有率、覆蓋率、鋪貨率、動銷率、斷貨率、市場承擔率等“六率”,進一步細化、量化對經銷商的考核指標。
“將這幾件事結合來看,茅臺開出‘罰單’的目的并不簡單。”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對記者表示,雖然茅臺之前也因定價問題而對經銷商做出處罰,但此次處罰的特殊之處在于,處罰原因不再局限于價格,而是進一步細化到日常的經營中,其深層次意圖或是對現有經銷商系統進行深度改造,那就是一盤事關茅臺發展及眾多經銷商未來命運的“大棋”了。
在業界,曾經有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說法是,只要拿到茅臺酒代理權,那就是“躺著也能賺錢”了。
但是,今非昔比,“有經銷商跟我說,庫房里積壓了大量的茅臺酒,每瓶只賺幾元,虧本出貨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經銷商已經解散了公司隊伍,一個人既當老板也當員工,就是為了節省成本熬日子。”在肖竹青看來,指望“躺著賺錢”的經銷商正在陷入困境,而茅臺要開始催促這部分人“起床”了。
但業界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茅臺壟斷性的治理手段一定程度上違反市場規律,對經銷商造成強勢打壓,同時也再度反映出中國白酒行業廠家還是掌握“霸權”的市場現狀。
對于處罰一事的具體情況,記者向茅臺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王崇琳求證,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