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28日,廣西地產白酒發展高峰論壇在宜州市舉行。此次論壇以探討振興廣西地產米香型白酒發展之路為主要內容,由宜州市人民政府、廣西酒類行業協會主辦。
宜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蒙潤武,廣西酒類行業協會、廣西釀酒協會相關負責人及廣西地區大部分白酒企業、全國多地白酒經銷商代表參加此次高峰論壇。
蒙潤武在論壇上致辭。他說,宜州是廣西西北部的一座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糖料蔗生產基地,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產縣。宜州,還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中國長壽之鄉,是廣西抗戰文化名城。德勝紅蘭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重點工業企業之一,本地納稅大戶。2012年,年產萬噸中華清酒第一期3000噸建成投產,填補廣西沒有本土清酒的空白。這是我市“以改革促發展,向改革謀紅利”的典型范例。
今后5年,我們廣西將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質量興桂戰略和名牌發展戰略。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釀酒產業將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論壇上,多家酒業公司負責人紛紛上臺發言,圍繞“廣西白酒創新發展”“新形勢下區域性白酒的堅守和變革”“如何振興廣西地產白酒”等議題進行探討。
廣西是全國米香型白酒發展優勢地區。據悉,2015年廣西地產酒在冊的生產企業145家,白酒產量20.70萬千升。主要以上規模的桂林三花股份、丹泉酒業、古嶺神酒業、湘山酒業、天龍泉酒業、德勝紅蘭酒業為主要代表引領廣西地產酒的發展。然而,米香型白酒核心區域產量大而產值小。2015年全區白酒銷售總額約60億元,地產酒銷售額約為10億元,占比10%。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廣西的米香型白酒需要創新,注重消費群研究,有效進行渠道運作;在管理、人才、工藝、質量、產品等方面做精做優做強,注重體現企業特色;要深入挖掘廣西酒文化的歷史性、地域性、民族性,重視企業品牌文化建設,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米香型白酒的內涵。
當天,與會代表到德勝紅蘭酒業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并參加德勝酒新品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