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茅臺村銷售量最大的“華茅”、“王茅’’、“賴茅’’三種白酒,分別來自“成義’’、“榮和”、“恒興”三家私營酒廠。在收藏茅臺酒的時候需了解,“王茅”、“華茅”、“賴茅”三種酒并非我們所熟知的貴州茅臺酒,因為正式定名“貴州茅臺酒”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由國營茅臺酒廠所生產釀造的白酒被稱為貴州茅臺酒,且茅臺酒廠的釀酒質量也遠遠優于私營酒廠。所以,新中國成立前的“茅酒”,和當今的“茅臺酒”是有區別的。普通飲酒者忽略無妨,而專門收藏茅臺酒之人,應該懂得區分。
2001年,為了慶祝中國足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在北京一家烤鴨店里,聶衛平將一瓶自稱1000萬元也不賣的“中國孤酒”一一新中國成立前的一瓶“茅酒”端上了餐桌,席間有年維泗、王俊生、高豐文、徐根寶、戚務生及貴州茅臺酒廠集團董事長季克良。
1985年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結束后,聶衛平應邀到胡耀邦家中做客,席間,胡耀邦將這瓶酒贈與聶衛平,并介紹說此酒同時期發現數瓶,輾轉至中南海的只有兩瓶,其中一瓶已被鄧小平喝了,這一瓶便成為“孤酒”(本書收錄的此茅酒為該批發現的其中一瓶)。至于這瓶酒的身世,季克良先生請教了廠里的老酒師,仍然沒有得到準確的答案,但能肯定的是它至少已有60年的歷史。由于年代已久,瓶子里的酒大多已揮發,只剩下約二兩。
聶衛平感慨道:“這瓶酒我們終于喝上了!有好幾次都有機會喝上這酒,老高、大戚你們都跟世界杯出線擦肩而過,我真以為這輩子喝不上這瓶酒了,準備發揚愚公精神,子子孫孫傳下去。沒想到這么快就圓夢了,真是非常高興。今天我還跟小平同志以前的警衛秘書通了電話,詢問他開酒時要注意什么。他在電話中還說,小平同志臨終前一直惦記的幾件事里就有中國足球。”為了親歷這個特殊的時刻,徐根寶特意從上海趕來。眾人注視著,季克良小心翼翼地將酒瓶封口打開,茅臺酒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由于這酒太醇也太稠了,季克良將事先準備好的一瓶1958年生產的茅臺酒勾兌進去,給每人斟上了一小杯。在座七人舉起了酒杯,一同為中國足球隊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干杯。